从教育培训到实现就业为乡村振兴培养输送人才​​
 
【2023-08-25 07:38】
 
  近年來,國家鄉村復興局、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同發動「雨露方案+」工作促進舉動,升級續寫雨露方案「後半篇」文章,組織展開從教育培訓到促進工作的全鏈條、一體式幫扶,協助雨露方案畢業生完成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工作。
  
  「雨露方案+」工作促進舉動旨在將幫扶目標由脫貧家庭擴展到脫貧家庭和避免返貧監測目標家庭,將支撐規模由工作教育環節延伸到了工作幫扶環節。從而拓展工作途徑,為受助者供給更多優質工作崗位。
  
  發動以來,陜西省發揮龍頭企業、院校帶動效果,打通「家門」到「校門」再到「廠門」工作通道,展開「1對1」等多種形式幫扶舉動,多措並重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協作,拓展工作協作途徑,提高鄉村適齡人員工作能力提高,促工作、保崗位取得實效。
  
  一人工作、全家脫貧,增加工作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增收方法。雨露方案作為教育扶貧政策之一,在精準扶貧中發揮了重要效果。這一幫扶方案,在脫貧攻堅期間,累計惠及全國800多萬貧困家庭新成長勞動力,帶動15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讓工作教育更好的發揮「扶誌、扶技、扶智」的效果,陜西省100多家工作技術校園與陜西轎車控股集團、比亞迪、陜西建工、延伸石油等近百家大型用工企業簽訂協作協議,力求培育一批符合本地實踐產業發展方向的技術人才。
  
  其中,陜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陜汽集團」)充分發揮國企優勢,實行國企職責擔當,構建了「產業+教育+駐村聯戶+消費」一體化扶貧工作機製,其主要承擔教育扶貧的全資職教單位,陜西轎車技工校園(簡稱「陜汽技校」)被譽為「工匠人才的搖籃」。
  
  2016年以來,陜汽集團和陜汽技校與各地市(區、縣)分級建立幫扶機製,陜汽集團與各地市(區、縣)政府全體簽訂精準幫扶合同,統籌技術培訓與工作安置等各項工作,建立企業與政府協作機製;陜汽技校與各地市(區、縣)建立招生聯系,定向招生,要點培育,安置工作,構成企業、技校和政府合力展開鄉村復興良性工作機製。
  
  從教育培訓到完成工作,為鄉村復興培育輸送人才。陜汽技校發揮資源優勢推動高質量工作,提出「學才有所長,創一番工作」理念,在校推行「雨露方案+技術提高」方案,展開「訂單式培育」,經過與銅川市、商洛市、安康市等基層人社部門簽訂招生工作協議書,接收畢業生進校學習、展開工作技術等級認定、施行工作技術提高培訓等,助力穩崗工作。
  
  一起,陜汽技校與寧德年代等獨角獸企業協作定向培育企業需求的新能源電器修理高技術人才,進一步針對企業需求和學生特色不斷優化教學方案,大力展開技術培訓,為鄉村復興輸送人才。
  
  據悉,陜汽技校「雨露方案+」學生在享用國家免學費、國家助學金、雨露方案補助的一起,校園還供給免費住宿,企業和政府承擔部分雜費和生活費。截至現在,陜汽技校共申領雨露方案補助的學生達2000余人。
  
  與此一起,鹹陽工作技術學院建立學生信息「臺賬」,完成政策幫扶不漏一人。學院針對脫貧、殘疾和少數民族學生等進行逐個掛號造冊,為他們建立日常生活資助「臺賬」。依托學院餐飲服務、圖書收拾、轎車修理、公益活動等項目,開發勤工儉學崗位,讓學生勞有所得,勞有所獲。
  
  秉持「全程陪伴」理念,滿意學生多元化、全方位需求。鹹陽工作技術學院在為學生建立工作服務幫扶「臺賬」基礎上,學院領導、中層幹部、輔導員、共產黨員等與學生建立「1對1」幫扶準則,依照「終身一檔一策」準則,量身定製幫扶措施;幫扶老師帶領學生訪企業、找崗位,指導學生面試、應聘;校園還夯實結對幫扶職責,擬定考核、評比和通報準則,對執行不力的情況隨時做出調整,保證「雨露方案+」學生畢業去向執行率比年保持在100%。
  
  「雨露方案+」是困難學子的「及時雨」。據悉,「雨露方案+」將幫扶目標由脫貧家庭擴展到避免返貧監測目標家庭,支撐規模由工作教育延伸到工作幫扶。過渡期內,雨露方案畢業生新增規模將超越300萬人,協助他們穩定工作,將直接帶動約1000萬名脫貧人口高質量穩固脫貧成果。